祝贺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CNHFA)肠道微生态与制品专业委员会筹备大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今天成功召开。虽然并非是国内首个微生态健康相关的协会,但专委会成立的初衷、使命、专业实力和资源聚合程度,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专委会注定是要为行业从业者谋福祉、为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办实事、办大事。
量子高科事业部总经理杨新球
◆关于微生态的一些观念和共识
人体微生态跟大自然的生态类似。在自然界,任何一个物种的消长都会打破原始生态的平衡,甚至对原来的生态带来灭顶之灾。自然界的生物之间都是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共同缔造生态的平衡。
当下,对于微生态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样的菌群才是健康的菌群?微生物菌群在免疫和代谢平衡中的作用是什么?面对一个异常的微生物群,我们该如何纠正,以预防或治疗疾病?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目前,关于微生态的研究和临床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失衡导致的感染类疾病(CDI),以及对于微生物与复杂疾病之间的关系,例如糖尿病、精神类疾病和癌症之间。研究虽然如火如荼,但上述问题,特别是因果关系的确定,仍需要更深入探索。顶层科研成果商业化落地的更进一步,相信是整个微生态健康产业共同遇到的挑战。
◆微生态平衡制剂,是一股浊流还是清流?
目前已发现菌群的构成和代谢能力可由饮食调控,尤其是包含益生元、益生菌、合生素这样的微生态平衡制剂。科学和临床中已经有大量证据证实这些微生态平衡制剂对健康有很大作用,只是它在得到商业化食品工业大力支持的同时,仍受到学术、法律界对其科学效用的怀疑及争论,甚至有将原有建立起来的机制推倒重来的架势。
以益生元为例,我们都知道益生元是一种非活性的食物成分,不是生物体也不是药物,大多数时候,益生元是作为食品级材料,关于健康的好处都应该是量化的。仅从增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来看,背后的原因是我们不知道益生元对整体菌群结构的影响。
但越来越多商业案例的出现,已让微生态平衡制剂显得无所不能。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伴随我们逐步揭开肠道微生态秘密的工具,我们应以严谨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维生素的前世今生带来一点启示
1897年,近代营养学先驱荷兰人艾克曼在爪哇岛发现,当地人只吃精磨的白米会患脚气病,而吃未经碾磨的糙米(含维生素B1)能治疗这种病。100多年来,人类陆续发现了几十种维生素,对这个庞大家族的了解也逐渐深入。中国人越来越注重健康,今天维生素的常态化使用,很可能就是益生元的将来。
业界流传一组数据,到2025年益生元市场市值将会达到106亿美元。这个数据甚至已经超过了今天整个维生素品类。但益生元的基础研究、应用行业、消费者认知还远不及维生素。维生素从启示到发现,已历经326年,维生素商业化的今天是否为益生元提供了借鉴思路。回归理性,相信时间的累积,不仅能见证一个品类的诞生,更能丈量一个品类的外延与内涵。
◆我们欣喜的看到
消化健康是中国食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进行消化健康宣称产品的市场份额,中国已经超过全球水平。
益生元应用率的持续不断增长,含有益生元的新产品逐年上升,虽然更多局限于某些类别。
纤维在当下食品、饮料等快消品市场的火热,为益生元在应用品类上的拓宽提供了借鉴之法。
全球市场中,有37%益生菌补充剂中添加了益生元。益生菌产业的火爆促进了益生元的连带发展。
◆我们也需要正视
国内没有权威机构的定义已经严重妨碍益生元的良性健康发展。
益生元研究有关临床、有效剂量、作用机制、分析方法等仍然有待深入和完善。
国内在益生元的应用品类范畴(除保健和乳品外)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应用推广,益生元的添加要噱头还是要实效。
数据来源:韩军花2018乳品年会报告
此前写在《益生元年》里一段话基本概括对于益生元产业链上各方的精进方向,例如科学家们要益生元未来的研究,努力确认到健康益处与微生物群介导机制之间的因果关系。益生元生产方,要进一步研究评估益生元予人类的健康益处和有效机制,致力于高质量的研究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创新。终端产品制造商,承载着扩宽渠道、扩张市场、普及认知的一线重任,但又不可夸大健康益处证据的强度,广告必须符合科学定义并遵守监管标准。媒体更应该以更科学的方式对消费者进行宣导,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
益生元品类的崛起之路绝非坦途,我们准备好了吗?
--END--